摩臣5平台

摩臣5平台網站xml地圖

摩臣5平台“中國系列”思政課《道德中國》開講

發布者:宣傳部發布時間🌘:2018-11-19瀏覽次數:3926

近年來🏌🏼‍♂️,上海高校從內容頂層設計到教學方法創新◻️,結合學科優勢推出“中國系列”思政課堂,深受廣大師生歡迎。摩臣5平台“中國系列”思政課程《道德中國》經過充分醞釀、研討,本學期日趨規範完善®️。2018年11月15日,摩臣5平台《道德中國》講師團成員華東師範大學研究員閻德學主講“中國人的學問人生”,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李誌祥主講“福利、自由與美德”。

摩臣5平台“中國系列”思政課程《道德中國》,以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為本源,立足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實際狀況和要求,從理論到實踐🙅🏽、從國家到個人,從政治、經濟、文化🧢、黨建等各個角度全面剖析道德中國建設的目標和要求。課程與摩臣5“為做人而學習”的校訓精神緊密結合,與“修身苑”文化長廊教學基地密切聯系,與摩臣5立德樹人落細落小落實的具體措施相結合。

摩臣5平台《道德中國》思政課程旨在點亮信仰明燈⚅®️,高揚道德旗幟🚪,堅守主流價值,弘揚築就夢想的中國精神😟,彰顯引領風尚的中國價值♖,匯聚以德興國的中國力量👩‍🎓♔,在校園中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德行天下的濃厚氛圍🧔🏻‍♂️,在學生中厚植涵養道德的精神沃土,築牢支撐事業發展、社會進步的道德支柱💏。摩臣5平台《道德中國》講師團成員由校領導親自掛帥👨🏿‍🦰,骨幹隊伍學科背景多樣化,涉及政治學🦹🏼‍♀️🏃🏻‍♂️‍➡️、倫理學🏋🏿、教育學、哲學、歷史、中文🧑🏽‍🔬、國際關系、管理、經濟等多學科領域👷🏿‍♂️,有利於開拓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提升思維品質📗。

 

《道德中國》課程——漫談中國人的學問人生

2018年11月15日上午🦣,“《道德中國》系列——漫談中國人的學問人生”開講。華東師範大學一帶一路與全球發展研究院❣️,上海高校智庫周邊中心研究員,國際關系學博士😿、歷史學博士後閻德學主講。

首先,閻老師道出他和國學文化的淵源,由此引出中國的文化和信仰,中國人的信仰為“道”,解釋何為“道”及求道的修學路徑🚶🏻。針對目前國內教育體系中存在的問題🚿,閻老師指出教育應回歸本位、均衡發展👩🏼‍🏫,恢復國人的信仰和信念。

閻老師引述習近平總書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強調國人應樹立文化自信,這也是延續中華文化之根本。他向在場同學解釋文化意義上的中國人即有史心☁️、精神信仰🚵🏻‍♂️;並闡明學問不是知識,古人的學問和今天的學術不同,摩臣5平台的校訓“為做人而學習”也是學問的體現⚾️。閻老師指出中國人的學問之源為儒釋道文化,中國文化就是教一個人做好人,做天地間的一個完人,成為具有中國文化基因的智者。並且中國的學問最關註的還是人,要學會做人,用道來改變世界。

隨後,他提出中國人的世界觀: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人生觀為人生酬業🫄,每個人的能量級決定自己一生的成敗。價值觀為進德修福,提升能量級💭,最後向同學們展示人類意識能量級分布圖,使在場同學了解自己的精神生活現狀。其間,他對於“道”的真諦也做出闡釋:宇宙和人生的真相規律㊙️、至高無上的大智慧、人生最高的精神享受🤏🏿,加之人生的見道之樂為“福氣滿滿、智慧多多”,求道才能成就學問人生。

閻老師還向在場同學們介紹經典學習的書目💇‍♀️,解釋“經典”的內涵,“經”即貫通古今(貫)、廣攝一切(攝)🤱🏼、此理常然(常)🧑‍🧑‍🧒、永為法則(法);“典”則是可以作為標準的書籍🪜。而要想成就大學之道要學會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研讀儒家四書。他將摩臣5平台文化長廊正心亭中的弟子規作為範例,也指出孔子之道為我們的修學典範。

最後🏋🏿💆,閻老師帶領同學們一起朗讀了諸葛亮的《誡子書》。閻老師給予寄語🍙:以天為師,可以明天理⬇️,通造化;以人為師,可以致良知,知進退😱。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閻德學漫談中國人的學問人生)  

《道德中國》課程——福利、自由與美德

11月15日下午,“道德中國系列——福利、自由與美德”講座開講。講座由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倫理學會理事🧑🏿‍💼、江蘇省倫理學會副秘書長李誌祥主講🪮。

開篇李教授表示,道德就是理性命令對欲望偏好的超越,並且對於當代西方倫理思想列舉了三個理論:

功利主義倫理學🔩。李教授通過一個“電車難題”案例,向我們形象地說明了何謂功利主義。李教授指出🧏🏿‍♀️,功利主義又分為三個觀點🤵‍♂️:後果論原則,行為的正當與錯誤取決於該行動所產生的後果。價值論原則,個人的善就是個人生活所追求的目的👒。最大化原則,正當的行為就是使所有行為相關者的善最大化的行為。功力主義強調“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因此,功力主義被廣泛應用於公共政策製定過程中,但它由於對個體權利不夠尊重而廣受詬病⚽️。

義務論倫理學🤼。李教授用“天橋困境”的案例,讓我們看到了同樣的後果卻有截然不同的選擇,這就建立在了義務論倫理學上。義務論的基本觀點有🚵🏿‍♂️:動機論原則🧆,行動的正當與錯誤取決於該行動所產生的後果;一個道德的行為不僅要符合義務🫃🏽,而且要出於義務。可普遍化原則🧛🏼,按照那種你同時希望能夠成為普遍法則的準則去行動。人性目的原則,你永遠不會將人性僅僅看作手段,而是始終同時將其看作目的。義務論它雖然維護了人格的尊嚴📡,捍衛了個人自由的不可侵犯🤵🏿‍♀️,但它無法解決義務沖突,並且情感冷漠👎🏽,帶有涉嫌物種歧視和人類中心主義。

德性論倫理學。李教授介紹“美德困境”的案例,其基本觀點有:德性中心論原理,以行為者和個人品德為中心🧓🏼。共同體原則,德性要求來自個體在共同體中的身份和地位🧏🏽‍♀️。幸福論原則,幸福就是好生活的實現。德性論它提供了關於道德動力的合理描述🧞‍♂️,能夠合理解釋對親人和朋友的偏愛👩‍🦯👩‍🔧,捍衛了個人的社會本性,但它無法給行為提供具體指導👃🏽,無法解決美德的沖突問題👍🏿,無法合理解釋美德規範的基礎💆‍♂️。

李教授認為,當代中國倫理思想的未來發展將會以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為基礎⛑,以中國傳統美德倫理思想為主體,以西方自由主義倫理思想為補充。並且表示中國倫理學的未來🤹🏽,首先要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大力加強美德倫理學的研究,其次要強化“集體主義價值導向”,必須加強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最後要堅持“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必須汲取西方自由主義的合理內核。

(李誌祥主講“福利🌟、自由與美德”)

此次“道德中國”系列的兩場講座,傳遞正能量,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突出思辨意識與家國情懷👨🏿‍🎤,有助於幫助同學們把對中國傳統文化以及道德思想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並對摩臣5平台“為做人而學習”的校訓本質有更加清楚的認識。

為擴大“道德中國”系列講座的影響力,為更多學生提供優質教學資源🧑‍🎄,摩臣5思政教學部特別聘請了專業視頻製作團隊全程跟蹤錄製🧑‍💻,並進行課程的後期製作,今後將作為思政教育資源在學生思政課、新生入學教育🧑🏼‍🦳👭🏼、黨課教育等場合使用。

組稿🙍🏼:宣傳部

文字:王俐力🤒、陳曉穎

攝影:馬佳潔、龔佳敏

 

返回原圖
/

摩臣5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