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臣5平台

摩臣5平台網站xml地圖


摩臣5舉行第58期博士沙龍: 理論框架與編碼軟件

發布者:宣傳部發布時間♟🙇🏼‍♂️:2024-10-10瀏覽次數🌇💆🏿‍♀️:10

10月9日中午11:30分遠程教學中心舉行第58期博士沙龍🫶🏿👩🏻‍🏫,本期沙龍特別邀請兩位剛剛取得博士學位的王靜書老師、韓秀英老師與大家分享他們的博士研究。沙龍報名踴躍,30余人積極參加了此次活動,充分顯示了大家對開展科研的興趣,活動由教師工作部副部長李艷艷主持。

(王靜書老師做分享)

王靜書老師於今年6月取得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專業博士學位👨🏻。本次分享聚焦“建構理論分析框架”⬛️,並以自己的博士論文為例,與大家分享如何建構研究的理論框架🚣。在做學術研究時,教師們經常頭疼這些問題💇🏿📹:1.如何讀懂理論?2.如何用好理論🎋?3.如何用理論建構自己論文的理論分析框架?針對這些問題,王靜書老師分享到,首先,在探討理論之前要關註一個首要問題是——多維度評價研究問題👨🏽‍💼,即對自己的研究問題在三個方面(一,題目是否過大🍵,能否駕馭;二,研究問題是否有價值⛹🏻‍♂️,是否難度太高或過時;三🚬,問題是否太小👨🏿‍🦱,而不能形成體量。)進行綜合評價來判斷是否適合去做研究。總的來說,針對博士論文、大課題和期刊論文的研究問題、體量應有所區別,一般而言博士論文和大課題的體量相對期刊論文更大👆🏻。

接著🤸🏻‍♀️,在確定了研究問題之後,我們需要去找到符合自己研究問題的理論基礎,從而去搭建理論分析框架。理論分析框架應始終貫穿於提出理論級別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即用特定知識模塊(學科理論)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王靜書老師介紹了教師在此過程中經常出現的情況,如理解太死板🍱、套用理論、理論和分析兩張皮的情況。針對以上情況提出了用好理論的四個步驟👵🏽。第一👨🏿‍🦳,深入了解理論及其概念📁,可通過閱讀二手文獻尋找共通點;對一手文獻追根溯源了解其被提出時的時代背景、問題情境😔、具體場域等。第二,深入解讀理論,可通過文獻綜述🌑、建立模型等方式來對理論的維度📤、內涵、結構要素等進行深入解讀🎨。第三,用好理論,加減創新,即分析理論文本的維度作為依據,根據自身研究問題的特定場域突出經驗中的重點😲,通過增減和協調關系進行概念創新。

 最後,王靜書老師通過自己的博士論文作為案例為大家具體講解了理論解讀,理論運用,理論分析框架的構建過程。將抽象的理論分析框架建構的方法,運用具象化講解的過程🧑🏻‍🦯‍➡️,幫助老師們深入了解了其在學術研究中的操作步驟📫。

(韓秀英老師做分享)

韓秀英老師於今年5月取得美國查普曼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本次分享聚焦在定性研究方法中的編碼這一重要環節,具體內容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定性研究簡介💂🏻,介紹了定性研究方法與定量研究方法的區別🎢、定性研究設計的主要特點⛲️、定性研究設計的類型、常見的8種定性研究方法👣、常見的7種定性研究數據、定性研究設計的9個關鍵步驟以及定性研究方法的優缺點。第二部分為定性研究數據編碼介紹👳🏻‍♀️,結合豐富的實例解釋了編碼的定義、編碼的角色🙍🏿‍♀️、編碼的流程及應用(開放編碼👬🏼、軸心編碼和選擇性編碼)👨🏽‍🦲。第三部分通過案例展示了紮根理論研究的具體編碼流程。第四部分介紹了博士論文研究。通過分享自己的研究😎,進一步展現了紮根理論這一定性研究方法下的編碼具體過程以及如何通過編碼和分析推出新的理論。此外💂‍♂️,在講座中還介紹了幾種常用的編碼軟件,詳細演示了MAXQDA 的具體操作及應用🐦,並跟大家分享了一些定性研究的權威圖書🤙🏿🫲🏽。

兩位老師的精彩分享,全面展示了他們讀博期間的所思、所想🦃、所得🦿,在學術研究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本次沙龍激發了大家對攻讀博士與做科研的熱情,進一步加強了師資隊伍建設!



 | 李艷艷   | 李艷艷  供稿 | 人事處


返回原圖
/

摩臣5平台